来源: 日期:2025-08-06浏览:次
为提高群众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认知,助力体重与代谢健康管理,7月28日至8月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开展了“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免费筛查”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医疗专家团队为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了免费健康咨询。针对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共病现象及其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现场设置了免费血糖检测和免费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Fibroscan)等项目。专家们通过专业评估,为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详细讲解了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在内的日常健康管理方案。
本次义诊活动共为140余名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经筛查发现合并脂肪肝56例、肝硬化4例,所有异常病例均已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活动通过“一站式”筛查服务,有效帮助居民早期发现代谢异常,预防疾病进展。
此次义诊活动将体重管理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不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健康服务,也进一步推动了代谢性疾病综合管理理念的普及。接下来,河池市人民医院将持续开展此类公益活动,助力更多群众通过科学管理构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防线。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觉得是“富贵病”,离自己很远。但事实上,2018至2019年,国家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9%。而且,2型糖尿病正悄悄盯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已呈年轻化趋势。更关键的是,它早期往往没什么明显症状,等到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这些典型表现时,病情可能已经进展了。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控制糖尿病、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早发现”?
2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损害血管、神经、肾脏、眼睛等器官,引发心梗、中风、肾衰竭、失明等严重并发症。
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比如空腹血糖偏高但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糖尿病前期”),及时干预,不仅能阻止病情发展为糖尿病,甚至可能让血糖恢复正常。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以下人群属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查一次血糖:
1.年龄≥40岁;
2.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kg/m²,尤其是腹型肥胖,即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3.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糖尿病);
4.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
5.曾出现过血糖偏高(如孕期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等);
6.久坐少动、饮食不健康(高油高糖饮食)。
早期发现后,如何“早治疗”?
1.发现血糖异常后,别慌!早期干预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必要时配合药物,效果往往很好:
2.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高油、高盐食物,多吃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鱼、蛋、豆类),控制总热量;
3.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
4.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人群减轻5%-10%的体重,能显著改善血糖、胰岛素抵抗;
5.药物干预:如果生活方式调整后血糖仍不达标,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制定个性化药物降糖方案。
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体重管理、高危人群主动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把糖尿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守住健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