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住培新闻

【住培十周年】河池市人民医院“我与住培共成长”优秀征文特刊

来源: 日期:2023-09-19浏览:

俯仰之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已走过十个年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教育主线,把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与住培紧密融合起来,河池市人民医院举办了以“我与住培共成长”为题的征文比赛,以住培学员为主,讲述住培的心路历程,其中总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或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学员的住培故事吧!

我与住培,医路成长

——2021级内科住培学员韦田凤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参加住培已有两年时间。回首这两年的风风雨雨,百感交集。住培的开始是令人兴奋的,因为它意味着我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然而这个过程也是令人疲惫的。刚步入临床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对治病救人的期待和热忱。后来慢慢地开始接触了病危抢救,经历了人类的生老病死,心里越来越多的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切身体会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的重量,更加认识到这份职业带来的责任。

入培的第一个科室是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上班的第一周,我就遇到了抢救。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小白”,我内心感到有些忐忑。那是一位急性白血病终末期病人,在给他进行胸外按压的时候,我担心他的肋骨会不会被全部按断,因为实在是太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抢救变得越来越困难,病人的眼里透露着绝望,家属眼里的光也越来越黯淡。那是我第一次看着一个人的生命一点点的流逝,也是第一次看着一家人从最开始的充满希望变成最终的无可奈何,更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面对避无可避的生死离别时,医生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

人生皆无常,世事均难料。我本以为作为医护人员,面对生死,我可以坦然面对,但面对家属们伤心痛哭时,我也不禁流下眼泪。我知道,我们要比其他人更加的坚强和理性,要比其他人更要学会接受生命的不确定性,但我希望自己在越来越坚强和理性的同时,也仍然会为生命的韧性和温度而热泪盈眶,因为我永远都不愿成为一个冷漠的医生。也正是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思考医学存在的意义,没有突然变化的病情,只有不够细致的观察。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我们注定无法改变疾病的结局,那我们是否可以去预防疾病的发生,把疾病控制在疾病发生之前,把疾病医治在无病之中。

2022年12月份,我顺利获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同时,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当时我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轮转学习,见证着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不断增加,科室短时间就收治了许多重症患者。科室的老师、同事们也无一幸免,相继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但为了保障患者的就诊、治疗,我们仍坚持到岗上班。刚考到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我,被安排收治病人,这对我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挑战,大家忙而有序。一边是志愿者们在忙着搬床铺床,另外一边是医务工作者将患者收治入院,沟通病情。那段时间,大家每天都加班,感觉手上的工作永远做不完,直到凌晨才整理完新入院病人的病历资料。很累、也很绝望,进入了质疑自己的阶段,觉得自己没能力独立排班。开始的几天里,我每天都郁郁寡欢,于是及时找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沟通,经过老师的疏导,我豁然开朗,原来大家都有自我否定的阶段,只有努力克服万难,后面才能游刃有余,成长的历程都是蜿蜒向上的。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诊治,看着分管的患者一个接一个康复出院,累也值了!

住培路上,我收获了很多。从刚开始面对病人的手忙脚乱,到今天虽不完全游刃有余,但在常规处理上可以算是从容不迫及现如今一天最多接收五六个病人,还能问得大差不差,快刀斩乱麻,比较精准地直击要害;从刚开始在老师身边认真倾听老师的见解,到今天的独当一面。不管这个过程有几分是主动地自我磨砺,或是有几分被动地接受锻炼,我都感恩。同时,真诚地感谢这一路走来悉心教导我的各位老师、主任,真诚地感谢那些求助于我的病人,谢谢他们选择我、相信我!正如古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漫漫白衣路,少年追时光

——2020级外科住培学员韦志宽

疫情三年,也是我住培的三年,伴随着疫情的结束,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路也步入了尾声。弹指一挥间,我已从三年前的那个慌乱无措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有条不紊、独当一面的住院医师了。然而医路漫漫,我们仍需追光前行,向阳而生,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生,就像钟南山院士所说的那样:“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

2020年,我从学校毕业,回到了我的家乡,我最热爱的土地——广西河池,来到了河池市人民医院,开启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路。恰逢新冠疫情席卷全国,看着无数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不舍昼夜,不惧风雨,身披白色战袍逆行出征,深深触动了我,我也想同老师们一起,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初到河池市人民医院,心中怀着忐忑与迷茫,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各位老师不仅为我们详细介绍医院里的情况,还共同学习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各级医师的职责等,为我们较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投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清晰了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并对自己的住培生涯有了具体的规划,坚定了我们投入临床工作的决心。

随着岗前培训的结束,满怀希冀,带着好奇,又夹杂着一丝胆怯的我,来到第一个科室——神经外科,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科室。来到这里的病人,很多都是意识不清、重度昏迷,而且病情变化突然且快速,救治病人必须争分夺秒。还记得跟随带教老师值班的一个夜晚,来了一个车祸外伤致脑出血的病人,病人来到医院时已经重度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平稳,出血已经压迫脑干,生命危在旦夕,面对患者的紧急情况及家属的慌乱,带教老师冷静又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后立即通知手术室开展急诊手术,我跟随老师一起上了手术室,经过一夜的奋战,脑出血终于得以止住,我拉钩的手已经麻木快失去了知觉,好在患者的生命保住了,这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在一天天地好转,从刚入院时的昏迷不醒,到慢慢恢复意识,再到能正常与家人交流、下地走路,见证这整个过程的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明白了身上白大褂的意义所在。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百多年前美国医生特鲁多说的一句话,面对生命的悲喜,不仅在于医术,更在于仁心。医生的治疗不仅仅是治愈疾病,还需要关注病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帮助和安慰,需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难,通过人文关怀来安慰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建健康和生活信心。在“河医”住培的三年,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每年春节挂满病房的小红灯笼以及留院患者和值班医护人员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的场景,他们都无法回家同家人团聚,但他们聚到了一起,让清冷的病房多了丝丝暖意。在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技能,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关爱患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住培三年时光转瞬即逝,但对我们来说,住培结业既是结束,又是新的开始,三年的住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但从医之路还有无数个三年,这条成长之路必定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我仍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以南丁格尔灯光为信,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约,心怀希望,追光前行,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