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普文章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正文

胆囊结石“偏爱”这5类人,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来源: 日期:2025-08-13浏览:

“疼起来的时候,感觉有把刀在胆囊里搅动,冷汗瞬间就能浸透衣服。”29岁的吴女士坐在医院病房的床边,回忆起发病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这位从事企业行政的技术骨干,常年保持着“早餐无暇顾、午餐外卖盒、晚餐夜宵摊”的节奏,在连续加班两个月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痛送进了医院。急诊检查显示,她的胆囊内布满大小不一的结石,胆囊壁已出现明显增厚,最终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在我国,像吴女士这样的胆囊结石患者约有1.5 亿人,这个隐藏在腹腔深处的“小石头”,正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胆囊:小器官却有大作用

胆囊,这个藏于肝脏下方的梨形小器官,宛如肝脏胆管系统的“仓库管理员”。它虽不生产胆汁,却以50毫升的微小容积,精准储存和浓缩胆汁,堪称“高效物流专家”。在进食后短短30秒内,胆囊便将浓缩胆汁投放至十二指肠,助力脂肪消化。然而,现代人高脂饮食的习惯让这个小仓库不堪重负,胆固醇结晶如超载的“集装箱”,为胆石症埋下隐患。

胆结石的形成:不良习惯是“催化剂”

胆结石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和胆汁成分失衡密切相关。当油腻外卖和深夜夜宵成为常态,胆囊就会以独特的方式“抗议”。它不似胃部以呕吐宣泄,也不像肠道以腹泻示警,而是默默酝酿“珍珠”:胆固醇和胆红素在胆汁中层层沉积,形成璀璨却危险的胆结石。这些“珍珠”可能卡在胆囊颈或胆总管,引发机械梗阻和化学性炎症风暴,导致剧烈疼痛、黄疸等胆石症发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胆石症“偏爱”的5类人

1.不吃早餐:胆汁在胆囊里“过夜”,越浓缩越爱结晶。

2.高油外卖:炸鸡+奶茶=胆固醇爆表,胆汁直接“乳化”失败。

3.体重超标15%以上:脂肪组织疯狂输出胆固醇,结石风险×5。

4.40+女性(尤其生过娃/吃避孕药/绝经后补雌激素)。

5.家族史阳性:先天的基因无法选择,只能靠后天努力“自救”。

预防胆石症“吃·动·查”三字诀

“吃”:胆囊最怕“饥一顿饱一顿”

1.7:00-9:00必须吃早餐:一杯牛奶+全麦面包/燕麦,让胆囊准点“打卡”。

2.彩虹餐盘:每天≥5色蔬果+1把粗粮,膳食纤维=胆汁清道夫。

3.红白肉比例1:3:优先鱼虾、鸡胸、豆制品,红肉每周≤3次。

4.1500-2000 ml温水:白水/淡茶/柠檬水都行,奶茶不算!

“动”:胆囊喜欢“轻震模式”

1.每周150 min中等强度:快走6000步/游泳30 min/骑行10 km,任选其二。

2.久坐1小时=起身5分钟:倒水、爬楼、做一套广播体操,胆汁不“堵车”。

“查”:无症状≠无风险

1.高危人群(肥胖/女性/年龄40+/家族史)每年一次腹部超声。

2.出现右上腹隐痛、饭后胀气、半夜绞痛应立刻就医,别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