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05-24浏览:次
作为餐桌上的“营养明星”,鱼肉凭借其优质蛋白质、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成为老少皆宜的健康美食。然而这份鲜美背后暗藏风险——细小鱼刺可能引发咽喉损伤甚至致命危险。尤其临近“五一”假期,亲友聚餐时更需警惕:鱼刺卡喉后错误的、盲目的自救方法不仅不能清除鱼刺,反而可能加重损伤。吃鱼时遇到“刺”危险,怎么办?这份“鱼刺卡喉急救指南”请收好!
误区警告!这些“土方法”可能致命!
1.吞馒头不可行
这种方法容易将位置较浅的鱼刺推到更深处,甚至可能刺破食道壁,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鱼刺较大,还可能刺入大动脉,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2.喝醋软化不管用
虽然醋中的醋酸能与鱼刺中的钙发生化学反应,但喝醋时醋会迅速从喉咙流入食道,不会在鱼刺处长期停留,因此不能有效软化鱼刺,反而可能加重喉部黏膜损伤和水肿的症状。
3.用手抠刺没有用
剧烈的呕吐反应可能划伤周围的黏膜组织,增加取出鱼刺的难度和危险性。
正确急救三步法
1.立即停止进食,减少吞咽动作;
2.低头弯腰,用力咳嗽,利用气流尝试咳出浅表鱼刺;
3.用小电筒照喉部:若肉眼可见鱼刺,可用干净镊子轻轻夹出(仅限成年人配合时操作);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
1.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鱼刺可能卡在气道)”;
2.颈部肿胀、胸痛或呕血;
3.儿童、老人或意识不清者卡喉;
4.自行处理后仍持续疼痛超12小时。
预防胜于治疗!聚餐吃鱼时要牢记!
1.专注进食:食用鱼类时请保持安静,避免说笑、打闹等易引发呛咳的行为;
2.特殊照护:为老人、儿童优先选取鱼腹等少刺部位,食用前需完成二次挑刺检查;
3.警惕隐藏风险:食用红烧鱼、油炸鱼等菜肴时,需充分咀嚼(建议单口咀嚼≥15次),酥脆质地易使鱼刺隐匿。
小贴士
(若就医,尽量空腹,方便医生进行喉镜或胃镜检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