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池日报 日期:2013-05-03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 权晟 通讯员 周卓东 摄影报道)4月1日下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医生在三维系统立体成像的“导航”下,快速、准确的将射频消融导管送达5旬患者陈某的心脏病变部位,经过200多秒放电,患者“狂跳”了2年的心脏终于恢复正常心跳,手术宣告成功,陈某成为我市首例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成功治愈心律失常的患者。
2年以来,陈某深受反复头晕、眼花、胸闷,以及喉部不适等病痛困扰,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反复服药和住院治疗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今年3月底,陈某病情加重,转入市医院心内科,经检查发现,陈某24小时早搏高达4.5万多次,属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会造成晕厥,甚至猝死。由于药物疗效差,医院决定立即进行最新引进的三维立体射频消融手术。陈某术后不到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头不昏了,眼不花了,胸不闷了!”他说,想不到吃药2年都治不好的病,射频消融几分钟就给治好了。
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开始对阵发性室上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医生无需开刀,对患者进行无痛皮下局部麻醉后,由静脉穿刺,将射频消融导管送达心脏病变部位并放电,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这是目前根治多种心律失常最有效、最安全、最快捷的治疗手段,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等心律失常一次射频消融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对房速、房扑、室早、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不管患者病情轻重,医生都能手到病除。”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唐秀革说,过去,对一般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通过X线平面影像,医生就能胜任,但像陈某这样的频发室性早搏,以及并合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医生很难通过平面影像准确找到病变处,而三维立体系统可将心内电生理信息与心脏解剖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准确找到病变处,还能降低手术X线曝光量,优势明显。
据介绍,作为我市唯一能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心脏病治疗中心,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03年在河池率先开展并逐步完善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临时起搏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心律失常及射频消融手术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填补了多项河池空白。医院还投资1500多万元,为心内科配置了美国GE大型C臂机、中央监护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仪等先进诊疗设备,心脏介入水平达到广西区内先进水平,是广西首批通过卫生部审批的医院之一。
图为手术现场
上一条:桂西北医院联盟举行迎春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