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疗技术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技术 >> 正文

1岁儿童气道卡骨两周,河池市人民医院实施支气管镜手术成功取出异物

来源: 日期:2025-08-12浏览:

近日,河池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完成一例儿童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成功为一名1岁患儿陈陈(化名)取出卡顿在左主支气管内长达两周的异物,解除了该患儿因异物阻塞引发的咳嗽问题。该案例再次敲响儿童气道异物风险的警钟。

7月24日,小陈的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咳嗽并伴有喉咙异响的现象,甚至因为不适晚上烦躁不安,难以入睡。刚开始父母以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便在当地医院采取输液治疗。一段时间后,陈陈的咳嗽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频繁,喉鸣声也越来越明显。父母担心孩子病情加重,便带着孩子来到河池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

河池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简荣林接诊后,结合临床表现判断孩子并非普通呼吸道感染,随即建议完善胸部CT检查。影像结果显示,其左主支气管内卡着一块异物,这才是导致他持续咳嗽的“元凶”。经病情评估,医疗团队决定采取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本次手术由柳州市工人医院主任医师劳金泉与河池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副主任韦瑞含带领医疗团队实施。在支气管镜下可以清楚看到,患儿的局部气管黏膜已经明显充血水肿。同时由于异物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且被炎性分泌物包裹着紧紧卡在左主支气管,导致本次取出操作极具挑战性。

通过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与精湛操作,数十分钟后“元凶”被成功取出,气道的炎症分泌物也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清除,异物的“真身”终于呈现在大家眼前——片状骨头。原来2周前,家长喂吃筒骨粥时孩子发生了呛咳,有两片骨头就是这时被误吸进入气管,家长见未出现窒息症状便放松警惕。简荣林主任表示,儿童气管异物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慢性咳嗽或喘息,易误以为是普通呼吸道感染。延误治疗将导致黏膜糜烂、肉芽增生甚至窒息死亡。

河池市人民医院儿内科自开展电子支气管治疗技术以来,已成功解除了多例危重气管异物患儿的生命危机。医生提醒各位家长:儿童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吸入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对此加强重视,积极预防。如果孩子突发呛咳需马上排查,若遇险请及时就医!

科普:气管异物

什么是气管异物?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食物或异物进入、停留或嵌顿气管、支气管内的状态,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情况严重者会引起窒息死亡。常见的异物有小玩具、弹珠、硬币、瓜子壳、花生、核桃等。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气道急症之一,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气管异物表现

当气道发生不完全梗阻时,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呛咳或咳嗽不止、喘憋、呼吸困难,双手抓住颈部、面色及口唇青紫、昏迷倒地,很快出现呼吸停止。

出现气道异物怎么处理?

当考虑发生急性气道梗阻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拨打急救电话120和进行现场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处理气管异物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对儿童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生命安全保障。

如果是1岁以下幼儿,应立即把孩子抱起来,一手固定患儿头颈部,面部朝下、头低臀高,使其身体依靠在大人膝盖,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区5次。

再将幼儿翻转成面部朝上、头低臀高,一手食指、中指快速冲击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5次。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不停地冲击和拍打,直至异物排出。

让患者坐着或站着,施救者从背后环抱住患者,一手握拳,一手抓住握住拳头的手,用力、快速地冲击患者腹部。此时患者应低头张嘴来配合施救者。

当周围没人时,只能自救了。找一把椅子,用椅子背猛地撞击自己的上腹部,也就是剑突下比较软的位置(一定要用力),重复直到异物排出。

电子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优点

电子支气管镜具有镜身柔软、管径纤细、可曲度大、操作损伤小的特点,对于支气管内异物尤其是深部异物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出要优于金属硬质支气管镜,而且效果显著。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术不仅可以清晰诊断异物,很好地清除异物,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查各个肺段亚支,彻底清除管腔内分泌物并留取肺泡灌洗液送检,故在去除异物的治疗中,电子支气管镜可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