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03-29浏览:次
“妈,您能听见吗?”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病房里,家属紧握着病床上罗奶奶的双手轻声呼唤。令人欣喜的是,这位24小时前还命悬一线的老人,此刻已能点头回应,左侧肢体也开始恢复活动——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河池市人民医院在党建医联体框架下,医院卒中中心救治团队和凤山县人民医院协同作战,与时间赛跑的惊心历程。
事发当天7时30分,74岁的罗奶奶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瘫软倒地,家属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凤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老人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医生迅速为其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但溶栓后患者症状并未好转,仍处于昏迷不醒、左侧肢体毫无反应的危急情况。得益于党建医联体上下联动和紧密协作模式,当地医院迅速启动转诊机制,通过脑卒中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至河池市人民医院。此时距离发病已过去5个多小时,而脑梗死治疗的黄金时间为6小时以内,因此本次急救分秒必争。
患者抵达河池市人民医院时,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韦仕荣主任医师立即查看患者情况,结合病情果断决定实施颅内动脉取栓术。这种在纤细的脑血管中“穿针引线”的微创介入手术既高难度又高风险。介入室里,麻醉、穿刺、导管介入等操作环环相扣,凭借丰富经验,韦仕荣精准定位血栓位置,仅用10分钟就成功取出栓子。
术后第二天,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能够简单应答,左侧肢体也开始有了轻微活动;术后第三天,老人已能自主进食,右手持勺动作稳健如常。
神经内科专家介绍,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而颅内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更是凶险万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取栓术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能够迅速恢复脑部血流,最大程度地减少脑细胞死亡,改善患者预后。另外,专家特别提醒:脑卒中救治重在“快”字。若发现突发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送医。
这次救治从基层医院快速识别、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精准手术、重症监护及早期康复介入等全程无缝衔接的救治链为患者赢得了生机,充分体现了党建医联体和“组团式”帮扶通过“资源下沉、技术平移”对转诊流程的优化作用,也展现了卒中中心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未来,河池市人民医院将持续提升脑卒中救治能力,优化卒中绿色通道流程,通过党建医联体深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协作及公众健康教育,助力提升脑卒中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