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4-11-22浏览:次
2024年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也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为普及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当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二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电诊断科等高年资医师们在总部院区门诊综合大楼前开展“11.20心梗救治日”和“世界慢阻肺日”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河池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秀革,副院长蒙如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美玲副主任医师(目前担任河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韦庆主任医师、邓庭军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团队为前来就诊的群众答疑解惑进行日常健康指导、查体诊治。此外,还提供肺功能检查、慢阻肺全程管理、肺康复指导、免费测量血压、测脉率、心率、指脉氧等服务,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现场教学,让大家能够正确掌握心肺复苏的急救技能。
此次活动将疾病预防知识和急救技能普及给群众,受到了参与群众的一致好评。据统计,本次活动参与群众共计100余人,筛查有吸烟群众40余人,免费进行肺功能检测共10余人次、心电图检查20余人次。
健康科普
“11.20 心梗救治日”科普小知识
慢阻肺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以及早年事件(如低出生体重、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等)也不容忽视。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1.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2.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3.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4.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
1.慢性咳嗽:慢阻肺常见的症状。咳嗽症状通常出现缓慢,并持续多年。通常在晨起和夜间出现明显的阵咳。
2.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而后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也有气促;活动后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者急性加重期出现喘息。
5.其他症状: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五、怎样及时发现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怎么预防?
1.要加大戒烟宣传及科普力度,倡导公众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
2.要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
3.要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
4.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
5.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发热、痰量增加、颜色和(或)粘稠度改变等,提示可能发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慢阻肺不仅要及时治疗控制症状,关键是长期管理气道的慢性炎症,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肺功能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及时控制病情。河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竭诚为大家服务!
咨询电话: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0778-2102932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0778-22804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0778-2278198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0778-295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