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07-25浏览:次
从贵州荔波县到广西河池市,一场跨越黔桂两地的生命接力在7月8日紧急展开。当天下午,荔波县的一名79岁何姓老人突发右手无力、言语不清,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贵州省荔波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何爷爷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荔波县人民医院急救人员迅速为老人采取溶栓治疗,然而症状未见改善。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严峻病情,该院果断启动与河池市人民医院建立的党建医联体协作机制。在党建医联体平台的统筹协调下,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将老人紧急转送至河池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医生班莉迅速接诊,高效完成评估,快速判断何爷爷的病因是长期心房颤动导致血栓脱落,引起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房颤患者脑梗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而像何爷爷这样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风险更是倍增。”主治医师班莉解释。
此时取栓刻不容缓。神经介入团队结合老人病情,决定采用“抽吸取栓技术”,精准定位堵塞血管的血栓。凭借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仅用15分钟就清除了堵塞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栓。造影下脑部血流恢复通畅,病情转危为安。
术后次日,何爷爷原本无力的右手已能握住水杯,言语也恢复了清晰。一周后,他已经可以独立行走,康复出院。何爷爷一家十分感激,亲自送来锦旗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韦仕荣表示,“抽吸取栓技术”以其高效、微创的优势,能快速开通血管并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尤其适合用于治疗此类房颤导致的大血管闭塞。借此案例提醒公众,尤其是老年人群,要重视房颤的筛查和管理。一旦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卒中症状,务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党建医联体是关键保障。在这一框架下,跨省域的两家医院建立了高效的协作机制和畅通的转诊绿色通道。从基层医院识别、紧急溶栓到无缝转诊、高级卒中中心介入取栓,真正践行了“时间就是大脑”的救治理念。党建引领作用,确保了资源整合高效、信息传递顺畅、救治流程无缝对接,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 关于房颤,应掌握的这些关键点:
1.房颤是什么?心脏为什么“乱跳”?
房颤(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心脏原本是一台运转良好的“水泵”,房颤指的是这个“水泵”的“电路系统”出了故障,导致心脏不能规律收缩,变得快速无序地颤动(每分钟可达350-700次)。这样的“哆嗦”使血液无法顺利泵出,最终淤积心脏形成血栓。
2.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脑梗(也叫卒中)
房颤导致的中风属于心源性中风,这类中风致死致残往往率更高。 房颤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的原因:心房乱颤→血液淤滞心脏→血栓形成→血栓随心脏泵血脱落→血流冲向大脑→血栓堵塞脑血管→导致中风。
3.如何预防房颤?
房颤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项就要警惕)
1. 年龄大于60岁(80岁以上发病率将超过20%)
2.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3. 长期存在肥胖、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现象
4. 有长期饮酒、吸烟习惯
• 预防措施:
1. 每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尤其40岁后)
2.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 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
4. 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5.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导致房颤风险升高)
总结
• 房颤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
• 无症状≠无风险,定期体检是关键。
• 抗凝药必须按时按量服用,严格遵从医嘱。
• 一旦出现中风征兆(如半边无力、说话不清),立即拨打120!